艺术新闻

联系我们

隋晓玲艺术网
QQ:860248882
邮箱:suijie00@163.com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

业界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业界新闻

萧县籍书画家

访问次数:16574

卓然,萧县王寨镇杜马庄人,1924年1月出生在一个贫民之家。194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49年——1966年期间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巨幅油画《临汾战役》(山西省博物馆收藏)、国画《岁弊寒凶恶雪虐风饕——唐古拉山战风雪》(中国军事博物馆长收藏)、《太原战役》等。1966年10月,被文化大革命恶浪冲击到故乡当农民十三年,虽然身处逆境仍不屈追求,且画艺不断提 高,期间创作国画《怒吼图》、《苍松巍立万古青——周恩来》、《黄山朝晖》等,抒发中华民族的气节。其中《苍松巍立万古青——周恩来》在1988年3月周恩来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上受到邓颖超、李鹏高度赞扬,被收为周恩来革命业绩陈列室永久文物。 88年6月——10月,受聘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国画《雲海松涛——天高北斗星辰上云涌苍松日月间》。卓然一生六上黄山,执着追求书画艺术的日新月异,狮虎、山水、书法无不达到巅峰之境界。被中国文化部评为永不退休的专业书画家,一级美术师,94年8月被编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刘开渠: 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一日出生于萧县坡里乡刘窑村,这个仅有二十多户的小村庄,虽然很穷,却依山傍水,十分秀丽。山上的红花绿草,河里的清清流水,都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他很想把这秀丽的风光都画出来,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和,在他应该上学的年龄,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没有笔墨纸张, 使他的希望成了泡影。此间,他就和家里的小猫小狗交上了朋友,并常用手里玩的泥巴捏起小动物来,越捏越像,越像越有兴趣, 在本族远房伯父帮助下,才到王寨读初小。三年后他考上萧县高等小学,从此他自幼就有的好奇心更强烈了, 什么都想学, 尤其爱画画, 美术老师王子云见他天资聪慧,求知欲强,碰到问题爱追根究底, 显露出很大的潜力和希望, 就千方百计帮助他, 成全他,从此他对美术越来越有兴趣,图画的技法也有很大进步。当他高小毕业时, 王子云老师就鼓励他去北京考美术专科学校,并为他在萧县教育部门借到一部分留外贷金。他到北京报考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榜列第四。 在北京的六年里,潜心研究中国画和水彩画,在几次联展和个展上他的画都以清新的笔调受到好评。 民国16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北京国立艺专的学习任务,但毕业即失业,几经周折, 才在南京大学院找到一个刻腊板的差事。不久,杭州艺专成立了, 林风眠校长聘请他当助教兼图书馆主任。后经担任南京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推荐和资助,委以"驻法著作员"的名义去法国学雕塑。 成为我国去西方学习雕塑的第一人。"九. 一八"事变后,优越的学习条件,对他失去了吸引力,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怒火, 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回到了阔别六年的祖国。 回国后的第一个雕塑作品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日牺牲的八十八师将士做的纪念碑,这个双人铜像民国24年立于杭州西湖边,一时轰动杭城,这也是他第一个成名之作。抗战开始, 他随杭州艺专内迁,先后在成都为川军在山东腾县抗日阵亡的王铭章师长塑骑马铜像和无名英雄铜像。 

建国后,刘开渠被任命为杭州艺专校长、杭州市副市长。 1953 年调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处处长兼雕塑组组长,并负责全部美术工作。 为此, 他耗费了几年心血和汗水,除担负起总体设计外, 还亲手制作了正面三块主体浮雕,即《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这已成为不朽之作,为世人所仰目。 

为了发展中国的雕塑事业, 1982 年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并同意成立城市雕塑规划组,任命他为组长。近几年, 他虽年近八旬,仍不停地到全国各地考察设计,努力为中国雕塑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萧龙士: 原名翰云,清光绪十六出生于刘套乡萧场村,自幼酷爱绘画。光绪二十八年,萧县创办第一所小学,开设绘画课,他得到更好的学画机会,后政局不稳,学习时续时断,直至 33岁,才经李可染等人介绍入上海美专插班二年级学习,得到潘天寿、朱 闻韵等画家的指导,刻意学习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大写意花鸟画技法,深受吴昌硕画的的影响和启发,下笔追求苍润、厚重的文艺道路。三十年代已在画坛崭露头角,他画的一帧“幽兰”被选送赴英展览,并刊入画册。四十年代先后在无锡、上海、南京、徐州等地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均受到很高评价。民国36 年在南京的一次展出,轰动画坛,报界评论:“此次展出作品的丰硕,内容的精湛,在南京历届画展中创造光辉的记录。”著名画家陈之伟、傅抱石、张书旗等观看展出后,称赞不已。民国 38年,萧龙士远赴北平,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初见他的画,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北京期间,他还同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等人朝夕相处,切磋画艺,收益良深。1950 年当他再次去北京求教时,齐白石老人决定收为门徒,并在一幅新作的荷花上题道:“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又在一幅万老少年上题道:“龙士为白石弟子,白石自谓不及也”。

吴燃,萧县曲里铺人,1929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现为天津画院专业画师,擅版画创作兼搞国画、儿童画、书法、金石制印。其版画作品除参加过历届全国版画展外,曾多次国外展出,出版有《吴然版画集》。

朱德群:民国9年1O月24日出生于萧县白土村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徐州的名医。家中收藏了丰富的古典书籍和名人字画。家庭的熏陶,使他沉溺在丹青笔墨之间。他15 岁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向吴大羽学西画,随潘天寿研究国画。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助教,三年后转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民国38年去台湾任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1955年3月赴法国深造。初抵法国,他住在巴黎近郊一家僻静的小旅馆里,每天早晨起来一直画到中午。虽然已有深厚的速写基础,但每天下午3 至7点仍到速写画室专攻速写,每星期三中午跟一位法国老太太学法文一二小时。其他时间便去巴黎大学文学院旁听。星期天大部分时间参观画展或访画友。1956 年4 月,他的一幅油画人像参加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国家春季沙龙”展览,荣获银牌奖,奠定了在法国奋斗的基础。 自从他在巴黎看到戴司代的画以后,他认为抽象画更能在画面上表现个人诗的语言和思想。于是他放弃了具像画,不再画有形的山水、花鸟、草木、人物。他把自己的梦想、人生观和对宇宙的情怀,用抽象的画面来表现。他的画淳厚诚恳如其人,在西方的抽象风格中具有中国传统的精髓。由于这个缘故,朱德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他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具有继往开来的责任。文学作品可以翻译,绘画则不能。所以在发展中必须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保留中国文化之优,吸取他国文化之长。朱德群的抽象绘画, 主要表现运动的节奏美,奔腾、婉蜒滂沦、沉浮,实质上是形式美的自由舒展与中国绘画气韵生动的体现,他的作品在欧洲画坛上因而独树一帜。在旅居法国30多年中,他先后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土、卢森堡、意大利、北欧 各国举行个人画展30 多次,作品为各博物馆、美术基金会、大学图书馆所珍藏。

王肇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在萧县赵庄村,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酷爱古典文学,他自幼随父读书,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13岁即以“美术成绩特别优秀”的评语毕业于黄口镇西前小学,这一句不寻常的评语,使他在徐州读书时,就把美术当作一门主课来学,民国18 年中学毕业后考取了杭州艺专,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民国19 年加入了“左联”所领导的“一八艺社”杭州分社,并以他特有的活动才干,成了这个组织的骨干,后被当局开除学籍,校长林风眠爱其才华,遂介绍入北平大学艺术院学习, 毕业后,受聘于北平私立艺专。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参加新四军,做抗日救亡工作。解放后,先后任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素描和水彩画的研究和创作活动,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于1962年、 1963年和1978年先后在广州、武汉、西安、北京、深圳等地展出九次,深受同行和群众的喜爱。他的水彩画被称为“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独树一帜,具有泼辣、豪放、朴素、醇厚的独特风格。 

1980年10月,他在巴黎举办的个人画展,巴黎《晨报》及《解放报》均有专题评论,称为‘巴黎画坛的盛事”。认为他的作品:线条出奇的准确,色彩鲜艳夺目,因而接近西方的风格。可作为西方向中国探索的桥梁。他所采用的表现方法,虽然来自中国传统,但却掺杂了巴黎学派1935年至1940年时期的手法,因此产生了既不是东方的又不是巴黎的混合艺术。 1979年10月巴黎的《中国艺术丛刊》第一期编辑部文章中介绍:‘自本世纪以来,许多中国画家选择了学习西画的道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坠入了抄袭和模仿的陷井之中而不能自拔,然而西方艺术的诱惑力毕竞也使中国得到了象徐悲鸿或林风眠那样的巨匠,王肇民就是属于这一世系的一位画家。王肇民如今被认为是一位水彩大师和名家。他在这个领域里的贡献对于我们也许比对于中国人更具有重要性。他具有西方画家的视觉和想象而同时又深受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就他对传统画笔艺术的掌握而言,也不愧为一位大师。”这些评价正是王肇民教授多年来所追求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方法成功处。 这种成就是和王肇民本人质朴的品格、广博的修养、深湛的思想分不开的。全国有五家出版社出版了《王肇民水彩画集》。他的画论《画语拾零》出版以后被译成法 文。巴黎《中国艺术丛刊》予以转载。

郭公达,1931年生于安徽省萧县,1961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9月任教于安徽艺术学院(现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987年被评为教授(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安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协书画社常务副社长、黄山画会副会长等职。 

郭公达长期从事中国画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尤以山水画创作见长。其作品风格浑厚洒脱,沉雄苍劲。所作小品,疏密有致,简约有神。他曾在合肥、南京、上海、厦门、深圳、北京等地举办过个展和联展。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有些还选送日本、美国、意大利、西德等国展出,博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并被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198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公达山水画册》,1990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公达画集》,1992年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了《郭公达画集》,并编入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山水部分、《中国三峡百景图》、《中国年鉴书画选》、《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都收编了他的作品。另外,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政协礼堂都收藏和陈列了他的山水画。其传略被编入多部名人大辞典。

苏肇平,安徽省萧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先后从事美术教育、文化艺术和考古研究工作。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安徽创作基地办公室主任,聘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艺委会学术委员,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石刻画研究代表性传承人,文博系统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幼酷爱丹青,一贯坚持文人书画的发展取向,其书、画、诗、印俱臻上乘,并在文学、史学、考古、鉴赏等方面有较深研究,目前已在书、画、考古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书法从楷入手,先学褚遂良、颜真卿,后遍临篆、隶、行、草,广涉百家,崇古创新,力求碑帖融合。讲究点划组织,线条律动,气韵通蕴,黑白经营。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先生著文评价他的书法作品:“有笔墨、线条意识,粗与细、大与小、疏与密、枯与润、欹与正、工与拙……矛盾迭出,穷其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用笔轻重缓急显现,抑扬顿挫分明,奔放而不失典雅,跌宕而不失凝重,达到了人品与艺品、情感与形式的统一。” 绘画先工素描,后专攻国画写意花鸟。作品注重情趣和意境,讲气、讲韵、求趣、求味。中国书画评论家穆孝天先生赞誉他的中国画作品:“细腻中有豪放,率野中见含蓄,明艳而不媚俗,清丽而不柔弱,一幅画展现一派景致、一种哲理、一份情思……澄物昧象,情至神出,妙造自然。” 书、画作品皆从传统的锤炼中脱颖而出,形成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家级大展,书法作品在“群星奖”评选中获银奖,国画作品参加九届全国花鸟画大展获铜奖,参加国际文化交流赴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书画展,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并在安徽、河南、江苏、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书画个展和联展。作品被多个国家及国内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应邀在安徽大学举办《书画创作与欣赏》学术讲座。近百幅书画作品,二十余篇书画研究论文在书画专业报刊发表。出版《苏肇平书画集》、《苏肇平书画艺术》、《汉石刻画艺术》、《苏肇平诗词文学集》等多部专著。作品和传略辑入《国际现代书法集》、《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20世纪国际现代书画篆刻作品集》、《世界现代美术家大辞典》、《国际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数十部大型典籍。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栏目、四套“走遍中国”栏目、十套“走进科学”栏目,中国教育频道,香港凤凰、上海、安徽卫视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对其艺术、工作成就作过专题报道。